唱盤的重要性

By R - 2月 02, 2021

 
10幾年沒買過中文雜誌(最後一次是FHM男人幫,台灣最有意義的雜誌,現在已經停刊了..),昨天在線上下單音響論壇,為的就是一篇“淺論音響器材設計製造之工程妥協”。
 
雜誌為了生存,收廣告費給廠商打廣告很合理,不管是音響雜誌,潮流雜誌,甚至是紅酒雜誌都是同樣的作法。 作為消費者不應該怪雜誌說話顛三倒四,誇大其詞又與事實不符,自己要培養能辨別是非的大腦,或是更簡單的,別買別看就行。 
 
週末朋友分享這篇給我,光看前言就決定收一本!

作者以工程師的身份寫作,用科學的角度分析,文章內容客觀且有憑有據,礙於篇幅所限(只給四面..)不能盡情發揮,但對中文世界的黑膠玩家來說已經夠用了。 
 
蔡博士在這篇淺論中提到唱盤的重要性,並附上Speed test的結果來說明。 (我就不截圖了,有需要的朋友直接去買一本) 
 
Dr. Feickert Speed Test在國外已經被廣泛應用,不只是音響雜誌,一般黑膠愛好者也會拿來測試唱盤的基本性能,從系統上能看到平均轉速,Wow & Flutter等資訊,大家選唱盤之前不妨先上網查一下。 
 
台灣用這套系統的人好像不多(可能店家覺得沒必要推廣😆),藉這個機會再解釋一次“轉速”的重要性。 
 
其實DR粉絲頁剛開時就說過,我們也一直在強調,穩定精準的轉速是黑膠系統的“地基”,地基做不好蓋房隨時倒,這個道理小學生都懂。 
 
拿市場上廣告打最兇的英國R牌做例子,一台入門的P3要價39800台幣,39張小朋友的性能到底如何? 花那麼多錢真的值得嗎?
 

Speed test結果顯示一個3150Hz的正弦波,經過轉速不正確的皮帶盤(本例中是Rega P3),被加速放大為3175.3Hz,也就是轉速快了0.8%。(因為轉速偏離太多,所以左邊的圖表上已經看不到3150Hz了..)
 
快0.8%是什麼感覺? 國際標準音高A440Hz,快0.8%後就變成A444Hz。 
 
差4Hz一般人聽得出來嗎? 當然聽得出來,非常明顯。 
 
調音師給鋼琴調音時通常會提供兩種選擇,一是標準的440Hz,另外一個是樂團常用的442Hz,除非有特殊要求,不然專業的調音師絕不會弄成444Hz。 (開個玩笑,老一輩看到這數字,可能已經聽不下去了😂)

從聽感上來說,以440Hz當基準,偏高的442Hz聲音聽起來比較“亮,偏低的438Hz聽起來比較“平”,這就好像時下流行的濾鏡功能,一張照片可以藉由調整顏色增艷或添暖。 
 

網路上以訛傳訛的皮帶盤聲音比較溫暖, 比較有光澤,其實原因就在這裡。 
 
444Hz的音色亮,令人情緒高漲,但是聲音太尖,聽久了覺得吵,再加上wow & flutter的問題,所以入門皮帶盤不耐久聽,對喜歡黑膠的人來說並不是好選擇。
 
同樣的預算(39800台幣), 買一台日本製的Technics SL-1200,省錢的同時你會得到最佳體驗。

p.s. 大型管弦樂團為了滿足演奏效果,偶爾會把音高調高(~445Hz),像維也納愛樂, 柏林愛樂等,都會做這種事情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。
 
p.s. 第389期(2021年2月號)強列推薦,所有玩黑膠的人都應該有一本
 
p.s. Rega P3的測試圖片摘自Analog Planet,原文連結在此

p.s. 對樂理有興趣,想深入了解音高發展史的話,這裡有一篇不錯的解說

  • Share: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意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