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C三缺一 - 斯德哥爾摩黃金抱團

By R - 2月 26, 2022


At the Golden Circle Stockholm Vol.1 & Vol.2,這兩張現場專輯我買過好多次,雖不到七擒七縱,也不遠矣~
 
剛開始接觸爵士,怎麼聽都不順耳,還以為是版位不好,從CD聽到無損,從日版買到首版,依然難以下嚥。 想想,可能是少了鋼琴❗️ 沒有鋼琴的三重奏,不是我的菜,就這樣草草結案,把鍋丟給演奏者,珍貴的首版唱片也讓給他人了.. (好後悔啊..)

去年聽到消息,Blue Note復刻有新模式,將推出個人精選套裝供玩家收藏,第一彈就選上Ornette Coleman。

Ornette Coleman? 這不是我幾次放他流浪,拒之於門外的樂手嗎?

OC三重奏早已試過,興趣缺缺,但BN復刻不能錯過,心癢難耐,於是上網把看了n次的樂評再看一次,順便打開新頁面下單訂購😆

樂評都是怎麼寫的,來看看:
1. Ornette Coleman,出生清寒,父親早逝,幫人縫衣服維生的母親辛苦存錢買了把薩克斯風給他,那年他14歲。
2. 少年Coleman可以一絲不差的吹出Charlie Parker的音樂,但那只是有樣學樣的模仿秀,而不是藝術家腦子裡的聲音。 爵士樂是表達自我的最高境界,在到達終點之前,天才也需要花時間探路。
3. 跌跌撞撞走進東岸主場 - New York Five Spot Cafe,在那邊一戰成名,從兩週的短約到俱樂部固定班底,吸引無數樂迷排隊進場,好面子的紐約客就算沒去過都得說自己聽過。
4. 同期的樂手, 音樂人, 製作人等也聞風而來,評價兩極。 Miles Davis坐在吧台上背對著舞台,覺得這種音樂不屑一顧。 Leonard Bernstein夜夜來訪,對Coleman的編曲讚不絕口。

前面三點是大師的共同特徵,但最後一點有些意思。 “評價兩極”,最棒跟最爛之間只差一個字,不管屬於哪邊,都絕不平凡。

回顧歷史,最棒的專輯經常隨著時間失去光芒,流行樂, 口水歌就是這樣,但最爛的專輯往往會突然爆發,把人群的雜音過濾之後,剩下的每顆音符都是精華。

“OC三缺一”是推動音樂發展的重要組合,Ornette Coleman用塑膠製的薩克斯風,吹出偶爾走音的乾澀藍調,打破傳統的和弦觀念,按當下的感覺自由發揮,創意不設限,新穎, 前衛, 現實。

聽完兩張全新復刻的AAA黑膠,這次不會再放手了,我終於也找到通關密碼,現在分享給大家。


 
Post-bop(後咆勃), Free jazz(自由爵士), Avant-garde jazz(先鋒爵士)等音樂,一定要有敏銳的藝術品味和高級的音響系統,兩者若正確配合如水到渠成,艱澀難懂的曲目不攻自破。
 
說白了,一般人的小廟容不下大佛,音響系統不夠好,自由爵士聽起來是又亂又吵,藝術品味不夠深,難以理解前衛音樂的獨特之處。

音響是聽音樂的一個手段,而音樂是藝術的一種形式,我們可以輕鬆搭上流行,但無法刻意靠向藝術,因為是大師等到正確的人,而不是人們看上他的音樂。

p.s. 封面三人站在斯德哥爾摩的公園,背後的樹葉幾乎掉光,靴子深陷在厚重的積雪裡,風吹一下,體感溫度大概是零下10度。

p.s. 紐約也好,北歐也好,跟台灣有一個決定性的不同,就是氣候! 四月雪在台灣可以喊冤,但在寒帶國家是稀鬆平常的事。

p.s. 那麼冷的天,走在路上寒風刺骨,找一家俱樂部,脫掉厚重的大衣,選好位子點杯威士忌,暖暖地,腦子逐漸恢復思考,邊喝邊聽自由爵士,身體還在原處,意識已經放飛了。

喔,忘了說,這兩張也是企鵝爵士的鵝心精選,四顆星星(最高四顆),家裡沒這兩張的就是不夠硬啦👍



  • Share: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意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