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聽黑膠的人來說,爵士是非常值得嘗試的,尤其是50, 60年代黃金時期留下的作品,音樂內容及音響效果都是一絕,3~6人的小編制,比起古典樂,只需要普通的空間與音響系統,即可體會到黑膠的魔力。 (當然,如果有超凡的空間及系統,那更是如臨現場~) ...
爵士的黃金年代,誕生了許多出色的製作人跟唱片公司,除了Blue Note之外,Prestige也是不能錯過的廠牌之一。 ...
美國與法國的樂手們,相約在巴黎的午後,這張John Lewis & Sacha Distel - Afternoon In Paris非常好聽,膠友們關心的問題應該只有一個,哪個版位最好? ...
偶爾有朋友會來詢問有關黑膠清潔的問題,我們自己是送去專業音響店,先用超音波清洗後,再以真空抽吸的方式將水分吸幹。 ...
50年代的爵士樂界,女性總是作為vocal,活在男人的樂團之中。 她們並不是不擅長演奏樂器,只是時勢使然... ...
Blue Note在主打Johnny Griffin時,一口氣推出了三張專輯,“Introducing Johnny Griffin”(1956年),“A Blowing Session ”(1957年)及“The Congregation”(1957年),而“A Blowing Session”是最能顯示50年代爵士樂性格的。 ...
Blues-ette那張專輯中有個不得不提的人物,鋼琴家Tommy Flanagan。 ...
今天介紹一張特別的唱片,“Lee Morgan - All-Star Sextet”。 ...
作為Clifford Brown的良師益友,Theodore "Fats" Navarro也跟Brownie一樣,英年早逝。 ...
2014年春天在紐約實習時,我感受到的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能量,城市裡的每個人都像上了兩顆金頂電池,Full of Energy,而Blue Note的音樂就有一樣的感覺。 ...
日本70, 80年代時,在King Record和Toshiba旗下復刻的Blue Note系列,音質優異(當時都採用原始的類比母帶,King時期甚至是用了真空管設備去錄製,聲音非常好),拜日本人對爵士的狂熱之賜,兩家公司還推出了為數不少的“未發行錄音”。 ...
有朋友來問關於黑膠版位的事,想了解是否只要是“美國盤”, “US盤”就是音質最好的意思? 要完全說清楚這點,可能三天三夜也不夠用... ...
Blue Note 的首版唱片再創新高...😱 ...




大家應該都有去過唱片行尋寶的經驗,但在這個網路發達資訊透明的時代,幾乎不可能以便宜的價格入手那些熱門唱片... (路人隨便Google一下也會知道Blue Note的唱片很值錢~😂) ...




提到Sonny Clark,大部分的朋友應該都會直接想到“Cool Struttin’”吧。 ...
身為一個可以在歷史上留名的音樂家,雖然Monk也在找尋各種爵士的可能性,但跟Miles Davis那種積極向外的方式不一樣,他是看著天空,向上探索。 ...
這小小一張圖就囊括了Blue Note大部分的版位,但裡頭的內容卻不是一張圖就能說清的~ ...
有些朋友對Blue Note唱片非常有興趣,但感覺普通的復刻版品質不是很理想,新買回來的黑膠上有些刮痕跟指紋,聲音也不太好...😑 ...
偶爾有朋友來詢問,為什麼自己家中的黑膠沒那麼好聽? 聲音是不錯,但,感覺上跟CD也差不多...🤔 ...




DR的首版唱片企劃已經過了兩個月,比我們想像中,更受到大家的歡迎,足以證明台灣的朋友相當有品味❗ ...
上一篇文章提到了Deep Groove,基本上60年代之前,大部分的廠牌應該都有那圈凹槽,所以要辨別是不是首版,還要根據每個唱片公司自己的“Mark”。 ...
DR開始釋出首版唱片之後,許多朋友非常有興趣,經常來信詢問,但黑膠版位的世界博大精深,每個廠牌都有自己的特點,我只能簡單提一下該注意的點。 ...
東京是世界四大城市之一,人口密度相當高,有在週末時去過涉谷交叉口的朋友一定能體會 ...
這幾年黑膠重新回到現代人的生活中,相關資訊大量充斥在網路上,可惜幾乎都是音響商或唱片公司的廣告,少有真正來自使用者的經驗分享。 ...
最近有朋友質疑直驅盤怎麼可能比皮帶盤好,甚至說:“皮帶盤隨便都比直驅盤來的容易出好聲”,這實在是.....有很大的誤會😑 ...
有朋友詢問該如何保護自己珍貴的首版唱片,這邊就公開講一下,我在日本偷學到的做法。 ...
每次去早稻田都是為了坐荒川電鐵。 ...
之前有位朋友在Facebook留言抒發了自己的心情,非常感謝他有在關注我們,也非常感動他願意在我們的頁面說出來。 ...
有不少朋友,對黑膠的復刻片一直抱有疑慮,認為首版唱片的音質比天高,之後復刻的就通通不行,正好昨天拿了50年代的唱片內袋出來,今天順便比較一下首版與復刻的差別。 ...
剛來東京旅遊的朋友,可能會喜歡去一些熱鬧的景點,像是涉谷或是表參道。 ...
上一張唱頭的描繪圖可能不太專業,好像容易讓人產生誤會😅 今天再來一張專業一點的。 ...
在日本因為“電車”的關係,晚上去酒吧時有兩個不方便的點。 ...
1993年非洲打算進行選舉,邁向新的政府,新的世代,Hugh Masekela覺得故鄉即將迎來和平及自由,所以將這張專輯命名為“Hope”,覺得是時候將豐富的非洲文化藉由他獨創的Jazz展現給這個世界。 ...
3個月前在Ebay上結標的全新Technics SL-1200 MK5,要價2200美金(換算成台幣大約是64000元❗) ...
幾天前把奇蹟似的全新Technics SL-1200 MK5讓給了想要的朋友。 ...
買黑膠唱片時,裡頭一定會有內套包覆著唱片,但一般來說都是普通的塑膠材質,比較粗糙,容易刮傷唱片,拿出或放進時,還容易因為摩擦產生靜電。 ...
超好用的唱頭清潔用黏膠,就跟包裝上寫的一樣,“安全!”“確實!”。 ...
最近有朋友想開始收藏自己喜歡的樂團的黑膠,真的不錯,光巨大的封面藝術就不是小小的CD外盒能比擬。 ...
這個我很少看到,薄薄一張“黑膠”,夾在書裡當書籤都行,可以發出聲音,但聲音應該也是薄如紙~ 60,70年代似乎很多公司都發行過,Beatles也曾經在聖誕節時作為粉絲俱樂部的禮物製作過。😲 p.s. 聽說播放時在下方放上一張正常的黑膠,聲音會有大幅的提升,有Flexi Disc的朋友可以試試。 p.s. 中央孔位旁邊還有一個放銅板的地方,聽說放了銅板聲音也會變好~ -R ...
這是我覺得超~級好用的唱片刷。 ...
經常有朋友詢問Technics SL-1200 MK系列每一台的差別,今天用幾張圖,照著時間線說明一下。 ...
如果你是使用Technics SL-1200,那唱頭調整非~常~簡單,只要有耐心,誰都能調整得好。 ...
Oyaide 102SSC,日本線材大廠Oyaide公司最新的產品,導體材質為Oyaide自行研發的102 SSC,價格不高但聲音好聽,是PCOCC停產後,CP值最高的導體材料。 ...
玩黑膠一定會遇到身邊的人問你,跟CD有什麼不同? 說太多科學理論讓人難懂,他們想知道的也不是這個。 ...
偶爾有朋友問從紅唱頭升級成藍唱頭值得嗎? 我都會告訴他們:非常值得❗ ...
黑膠的聲音很小,要有唱頭放大器的幫助,才能發出正常的音量,多高級的唱頭都必須經過這一步。 ...




Abbey Road Studio大家聽過吧,Beatles, Pink Floyd等等,很多知名專輯都是在這家錄音室製作的。最近一篇官方文宣,清楚說明了Technics有多好~😎 ...
對一顆高品質唱頭來說,唱針非常重要。 ...
說到唱頭,這個選擇可就多了~ ...
這幾年黑膠的銷量越來越好,但畢竟是多年前的東西,現代人從沒摸過也不奇怪。 網路上中文的資料又不多,讓想入門的朋友不容易搞懂,整理一些個人心得,希望大家聽黑膠時能輕鬆一點。 ...
昨天提到玩黑膠,一定要選一台五臟俱全的唱盤。今天再順便說一下,好多唱盤都可以調整VTA,但好不好用也是個需要注意的點。 ...
粉絲頁上有位追求“重播極致”的朋友覺得換唱頭很麻煩,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。 ...
市面上產品這麼多,剛接觸黑膠的朋友們,如果不知道唱頭放大器該選哪個好,我們用自己的經驗提供一點小意見。 ...
禮拜四晚上,音響店的朋友送了份“大禮”來,是一台全新的Technics SL-1200 MK5❗ ...
1979年,Technics SL-1200 MK2誕生了,擁有非常成熟的設計,轉速一鍵切換,啟動停止都在一秒內,EP轉接環完美的跟機身吻合,VTA精準好調整,後面的機種都是以此為基本下去改良。 ...
Audioquest是美國頂級線材大廠,在音響線材方面擁有豐富的產品,長年應對發燒友的經驗,讓他們能以合理的價格提供最好的品質。 ...
一張泛黃的廣告傳單,但經典的Technics SL-1200就是不會褪色。 ...
之前一直都是用Oyaide的5N純銀唱頭導線,很好用,尤其是對入門的MM唱頭來說,彌補了高音的不足,讓音樂整體聽起來更亮更平衡。 ...